“2022年學術年會”系列報道| 常桐善:解決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是當前數字化轉型的核心任務
本文為美國加州大學校長辦公室院校研究與學術規劃主任常桐善在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2022年學術年會上所作的特邀學術報告,文章根據現場報告內容整理,部分有刪減。
個人簡介:常桐善,美國加州大學校長辦公室院校研究與學術規劃主任,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兼職教授;主要從事院校研究、高等教育評估、學生就讀經歷等研究。
一、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不同學校、不同部門面臨的問題挑戰不盡相同。從高等教育所面臨的普遍性問題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高校治理效能較低。具體表現為高校缺乏有效的科學決策、戰略規劃、院校評價和問責監督機制。雖然美國的高校通過院校研究,在這些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實質性的轉變,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中國高校在過去20多年,也在努力發展院校研究工作,為循證決策、戰略規劃、學科評價等提供有效的證據,但進展很緩慢,從本質上來說,還需增強院校研究對提升高校治理效能所發揮的作用。
第二,高校管理運行模式傳統守舊。具體表現在高校管理效率低,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資源。以美國為例,美國研究型大學的行政人員配置數量很多,行政人員為高校的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大量的、高品質的服務,但在管理模式方面仍然比較傳統。相較于美國,我國高校行政人員配置相對短缺,加之管理手段較為守舊,因此同樣存在管理效率低且消耗大量人力資源的問題。
第三,高等教育經費不足。高等教育領域一直存在經費不足以及經費利用率低的問題。其中教學經費的投入無法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教職工待遇差等都是有目共睹的問題。美國高校校長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籌措發展經費,加州大學一直以來都在與州政府因經費問題進行交涉。此前加州大學出現的研究生、研究生助教的罷課、罷工等問題究其根本原因也在于高校沒有足夠的經費來滿足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需求。就我國高校而言,大部分高校發展經費同樣面臨不足的困境。我之前對教育部直屬的70余所高校教育經費預算大致分析后發現,教育部直屬高校的生均教育經費投入僅達到美國加州大學1980年時的經費投入水平(經可比性折算)。由此可見,經費不足仍然是影響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問題。
第四,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缺乏,導致教育公平缺失。當前高質量的大學、學科、課程嚴重缺乏,不能滿足學生和社會發展需求。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學生對于高質量大學的需求越來越大,但高質量大學的發展卻不能與學生的需求同步發展。以美國為例,上世紀80年代,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梢凿浫∷猩暾垖W生,但現在的錄取率只有15%;當時斯坦福大學的錄取率大約30%,現在只有5%左右。就我國而言,學生想要就讀高層次、高質量大學的需求和愿望不斷增加,但能獲得這種機會的學生數量卻少之又少。
第五,缺乏現代化的創新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創新實踐能力發展的需要,教學質量達不到要求。學生智力和能力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的問題需要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創新創造思維以及知行合一的方式去彌補不足,實現高校教育教學內涵式發展。
第六,不同類型、不同屬性的高校面臨不同的特殊問題和挑戰,如研究型大學的科研創新問題,職業類高校的職業教育問題等仍值得關注。
二、數字化轉型的基本內涵及組成元素
美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協會(EDUCAUSE)將“數字化轉型”界定為利用數字化技術和戰略,通過一系列深度而協調的文化、人力資源和人技術的轉變,構建新的組織程式,從而實現組織運行模式、戰略方向和價值導向的實質性轉型。從這一概念來看,數字化轉型包括數字化技術(Digital technologies)和數字化戰略(Digital strategies)兩個重要內容。數字化技術中的絕大多數技術與日常生活中的計算機技術相同,如數據庫(warehouse)、云計算(cloud computing)等。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字化技術的內容也在不斷擴大。
數字戰略就是應用數字技術的戰略,其目的是利用可能的數字技術提升,甚至產生新的組織運行能力。后者非常重要,也就是說人們期待在數字化轉型中,產生一種新的組織運行能力,而不是單純的改變運行模式。例如,無紙化并不是簡單地將文字和數據從油墨資料轉化成數字資料,而是希望通過這個轉型,不僅可以助力實現綠色世界的夢想,而且獲得信息傳播和利用的速度、效果和質量,同時為深層次挖掘有價值的信息提供可能。前者的數字化戰略實際上反映了一種社會功能,保護環境、緩減全球暖化問題;后者則反映了商業功能。所以數字戰略往往具有雙重,甚至是多重性的數字技術應用效果。
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內涵意義包括三點。
一是高等教育的數字化轉型要求我們對高等教育傳統認知思維進行轉型,其內涵意義就是創新性。
一方面是對高深知識傳承方式和速度的認知轉型。關于知識,有一個概念叫“知識的半生命期”(the half-life of knowledge),是指一項新知識的一半變為過期知識或者舊知識所需要的時間。在沒有現代科學技術的時代,教育知識的傳承主要靠教科書和教師使用多年的講義,知識具有很長的“半生命期”,也就是說知識的過期時間較長。但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的網誕生使知識數字化,大大縮短了知識的生命期,一項新的知識可能瞬間傳播全球,而且有可能在短期內出現“迭代更新”。這個變化給高校傳統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由于互聯網創造的開放性的“知識網”(web of knowledge)基本上涵蓋了教師課堂上講授的內容,所以,我們的高等教育的知識傳承需要與現代技術和快速發展的知識體系接軌,這要求我們的教學至少每兩年需要更新一次。如果我們依然秉持對高等教育傳統的知識傳承認知思維,可能會被數字化時代淘汰。
另一方面思維轉型是對高等教育知識經濟思維的轉型。工業革命時代知識經濟具有重要的價值。為此,我們曾為高等教育能為莘莘學子提供他們想學的知識而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但在新技術革命時代,尤其是在數字化時代,創新經濟逐步取代知識經濟,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知識的獲取變得如此容易,用“彈指一揮便知天下事”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對高等教育來說,我們重新思考高等教育數字化在創新經濟中的價值尤為重要。
二是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意味著高等教育治理效能的轉型,其內涵意義是高效化。具體而言包括科學決策效能(scientific decision making)、戰略規劃效(strategic planning)、問責效能(accountability institution)、院??冃гu價效能(institutional effective assessment)。具體內容課參考我今年初發表在《中國教育信息化》上面的關于推進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強化治理效能的文章。
三是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也要求我們對高校的運行模式進行轉型,其內涵意義是運行模式的多元化和個性化。高等教育的運行模式的變化表現為三個方面。首先是線上模式,當前基本活動的運行已全面進入線上模式,如招生、課程注冊、工資發放、科研成果開發獲取、教學大綱及教學資料的發放、入職表格的填寫、職稱評價等。其次,線上線下混合模式。當前教學、開放圖書館、科研果凍、交流合作、學術會議、公共服務等都蘊含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最后是線下模式,諸如校園維護、后勤服務、實驗科學領域的研究活動等。這些線上輔助活動對提升學教學效果是有益的。
三、數字化轉型的路徑
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可以從理論路徑和實踐路徑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根據美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協會(EDUCAUSE)的闡述,數字化轉型的“3D”理論路徑具體可分為三部分:“D1”是信息“數字化”(Digitization)包括信息數字化,信息的重組。簡單地說就是,將我們傳統的紙質手冊、文件、資料、以及教育活動、模擬數據,從儲存、管理、傳播等方面數字化。
“D2” (Digitalization)是指運行程序的“自動化”和“流線性”。自動化顧名思義就是自動生成,在數字化中的意思就是信息自動生成;“流線性”是指數據從一個層面到另一個層面的轉化就像“流體”在光滑的表面滑動一樣,不受任何障礙的限制。比如學生注冊、工資發放都是通過相關運行系統來完成,不需要任何系統終端的手工操作,這些信息一代進入系統就可以自動生成數字化資料,就可以像“流體”在光滑的表面流動一樣,從運行系統直接導入學校的數據倉儲,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數字化資料通過事先設置好的程序,會像“流體”一樣直接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向公眾展示分析結果。利用學習管理系統記錄學生的學習參與、作業的完成情況、考試結果等信息,同樣可以實現學習管理數據的“自動化”和“流線性”目標。
D3是“數字化轉型” (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在D1和D2的基礎上,實現組織運行模式、戰略方向和價值導向的變革和轉型。比如,網絡教學從表面上看,是教學模式的“數字化”,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教育公平缺失、教育經費短缺的問題,后者就是高校戰略方向和價值導向的轉系。又如,“一體化”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統就可以幫助我們減少或者完全“消滅”教職工浪費在填表上的時間。
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路徑是基于“3D”理論路徑的“問題導向”戰略路徑。有四個問題需要思考:
第一個問題是所在領域面臨的挑戰是什么,發展趨勢和目標是什么?第二個問題是什么資料、運行活動需要數字化,而且有可能數字化?第三個問題是如何通過數字化促進運行程序自動化和流線化?第四個問題是如何通過數字化重新構建新的組織運行模式和文化氛圍,來支持大學運行績效?
上面四個問題的討論都需要涉及個人、部門、大學三個層面,并且與信息化部門合作完成。
四、加州大學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案例
第一個案例是加州大學數字化轉型的“治理”實踐案例——科學決策與問責監督體系數字化。治理數字化轉型一方面體現在管理運行數字化。在管理運行數字化領域,包括學生注冊、教職工成果/績效、教職工/學生聲音、教育成果等;其次是建立程序化的整合型數據系統,包括運行數據、行為數據、評價數據、成果數據、社交媒體數據等;最后面向社會公開大學信息,而且這個過程也是程序化的。治理數字化轉型的價值體現在教育文化層面。具體而言包括:營造基于科學決策、循證評價、問責監督的治理文化;提升大學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辦名副其實的沒有“圍墻”的服務于人民的大學;提升高等教育的社會價值。
第二個案例是加州大學數字化轉型的“資源利用”實踐案例——圖書館數字化轉型。一方面,圖書、期刊資料數字化。加州大學的各類公開數字化資料包括600萬冊/件,共有16億頁(不包括數字化版權圖書、期刊等);學術研究成果開放資源300萬件,閱讀量超過1億人次。圖書資源數字化轉型蘊含教育文化價值包括圖書資料、知識管理模式的變革;資源、知識共享和廣泛傳播的利用效率價值;強化研究型大學知識創造和科學創新的學術價值;提升高等教育公共服務的社會價值。
第三個案例是加州大學數字化轉型的“教學”實踐案例——優質課程數字化轉型。在課程教學數字化方面,加州大學系統負責協調開發優質網絡課程;大學在開發網絡課程的同時,也開發了統一的課程學習注冊系統;學生可以選擇任何分校教師講授的課程,并獲得符合畢業要求的課程學分;在正常學期內,選修網絡課程不需要繳納額外學費;課程向全社會開放,但非加州大學的學生需要繳納注冊費;加州大學認可學生在高中時注冊學習獲得的所有學分;目前有近500門課程上線。優質課程數字化轉型的教育文化價值體現在為學生提供自由靈活的學習機會,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不同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提升加州大學辦學的凝聚力及其所秉持的多元化、個性化學習的價值觀;踐行和實現加州大學作為公立大學服務社會的使命和價值;共享優質課程資源,如所有分校的學生都有機會學習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師開設的課程,滿足未能進入伯克利分校學生的學習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解決教育公平缺失的問題。
第四個案例是加州大學數字化轉型的“教學”質量改進實踐案例——課程教學計劃數字化轉型。這是教學領域數字化轉型最簡單,最容易實現的一項工作。對提升教學質量,幫助學生了解課程教學計劃有很大的作用。與美國其他大學一樣,加州大學教師基本上都會將課程教學計劃在學校、學系、教師網站上公開發布。其教育文化價值在于幫助教師和學生共同構建教學質量文化、質量標準文化,以及聚焦于學生學習成果的教學文化和師生互信互動的責任“鍥約”文化。
五、結語
數字化已經是我們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并已經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實質性的轉型。對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來說,我們也應該從日常工作的數字化轉型做起,致力于解決我們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數字化轉型不是簡單地建立一個或幾個僅供少數人使用的虛擬教室的事情,也不是簡單地倡導大家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問題,而是通過數字化讓大眾受益,從而改變大學運行效果和組織文化的問題,是我們對高等教育發展何去何存的深層次思考和愿景規劃。
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是非常昂貴的項目,也是非常復雜的過程,學校需要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包括數字化技術和數字化戰略方面的內容,絕不可急功近利;否則,不僅達不到數字化轉型的效果,而且會浪費巨大財力和人力資源。
本文經常桐善教授審定修改,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姜璐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陳璇木子參與了文字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