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向度下高職體育課程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性機制研究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孫程燕/陳雁秋主持完成了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2020年江蘇高?!按髮W素質教育與數字化課程建設”專項課題“課程思政向度下高職體育課程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性機制研究 ”(課題編號:2020JDKT179),課題組主要成員:張園園、孫蓓雄、張鵬飛、顏蕾、余菂、張英姿。
本課題研究成果主要有論文《高職健美操課程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以及論文《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思政的研究與實踐》,研究主要內容如下:
1、論文《高職健美操課程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從健美操課程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及健美操課程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存在的問題進行撰寫,對健美操體育課程與思政課的融合進行了闡釋和解析,分析出健美操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難點,并提出了應對策略,將健美操中的思政元素融入課程中,以提高健美操課程的思政教學效果。
1.1健美操課程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1.1.1實施課程思政的需要
為了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并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健美操課程性質符合課程思政的基本要求,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學校實施課程思政的需要。
1.1.2鍛煉學生意志品質,加強道德修養的需要
健美操教學過程需要學生學習技術技能并反復練習,學生要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消耗大量體能來掌握知識與技能,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學生吃苦耐勞、努力拼搏的精神,也鑄就了學生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質。上課的組織紀律、各種體育活動以及體育競賽都有明確的規則要求,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尊重規則和要求,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在課程實踐中形成,又在健美操運動過程中通過努力自覺將課程中蘊含的道德修養轉化為自身修養,實現課程與思想政治的融合。
1.1.3 培養團隊合作、樂于奉獻精神及樹立遠大理想的需要
健美操包含單人項目和多人項目,主要是多人項目。在健美操運動中,每個人都要樹立良好的集體主義觀,使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也要通過互幫互助來加強健美操隊伍的凝聚力,健美操團隊中的每一位學生學習與接受能力不同,但是集體觀念會讓她們共同努力,共同進步,學習能力稍微差點的學生會為了集體更加努力,在練習的過程中增強了她們的團隊精神。健美操最終的成果需要每一位學生前期大量的練習,克服運動能力不一等各種壓力和困難,經過團隊磨合,無形中領會健美操中蘊含的奉獻精神。
1.2健美操課程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存在的問題
1.2.1 健美操專業課程思政配套資源不完善
有關健美操課程的教材較少,教師也比較淡化健美操教材的使用,目前在編寫出高質量的教材方面還比較欠缺,視頻教學和教材教學怎樣完美融合也是需要突破的一個難點。健美操的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大綱并不特別完善,思想政治要求不豐富,未做到積極修正,導致健美操教師沒有明確的綱領指引,影響教學設計及實施成效。
1.2.2健美操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課程思政改革動力不足
健美操專業教師師資力量薄弱,對課程思政的認識不足,使健美操教師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主動性不夠,缺少專業的培訓等。
1.3健美操課程思政建設的優化策略
1.3.1提高健美操專業教師的思政素養,組建專業教學團隊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體系,只靠教師個人很難實現整體性的融合,高校必須建設強大的教師團隊,用團隊的力量互相影響,互相進步,尤其針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更應該組織建立團隊,推動專業課程與思政的加快融合。
1.3.2 深入挖掘專業課中的思政元素,凸顯健美操課程的價值引領
深入挖掘是對健美操運動技能知識與理論知識進行整體的融匯、挖掘、加工,巧妙提煉健美操蘊含的思政元素,如價值觀、情感態度等,提高健美操專業的教育價值、文化及思想的認同。
1.3.3引進專業人才,充分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
在教學中引入專業領域的高水平人才,將榜樣力量轉化成品德行為與核心價值觀的有效例子,用實實在在的例子闡述深刻的道理,闡述專業榜樣能更加直觀地引導和激勵學生,促進學生更快接受技術技能及思想政治的教育意義。
1.3.4建立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
不斷完善學校評價指標的設定等測評系統,也可對教師的職稱評定、選拔及任用等給予一定的支持與認可,把教師進行課程思政的建設作為評價指標之一,同時可以加大對健美操專業課程思想政治建設成果的支持力度,激發教師的責任感及積極性,創造更好的思政教學環境,加快體育課程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速度。
綜上,健美操課程在課程思政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健美操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需要在實踐的基礎上展開理論研討,結合國家、學校、教師、學生等因素,深入挖掘其蘊含的思政思想,通過不斷改革,加深課程思政的意義,使學生不但擁有強健的體魄,更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發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型時代人才,真正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論文《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思政的研究與實踐》從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思政的現狀及推進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進行撰寫,文章全面把握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思政的現狀,準 確領悟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內涵,厘清二者的側重點,深入挖掘職業院校體育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提升體育教師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從而推進探尋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思政的建設路徑和發展之道。
2.1 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思政的現狀
2.1.1將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混為一談
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是兩類不同性質的課程,從育人角度來說,二者的目標、方向和價值理念 具有一致性,但在功能、方式和內容上又具有互補性。
2.1.2對推進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思政認識有待提高
學生的體育課時難以得到保障,不利于體育課程思政的建設與發展,對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思政的研究相對較少,大部分都集中于對中小學、高校(本科)體育課程思政的研究,缺乏對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思政理論與實踐的研究。
2.1.3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思政體制機制不健全
考核評價面較窄、點較少、內容單一;考核評價方式量化;課程思政教育成效評價依據缺失等問題,學校尚未建立完善的機制體制,各個學院(部)也尚未組建課程思政的團隊以及小組,更多的是簡單地挖掘思政元素。
2.1.4體育教師課程思政的意識和能力不足
教育理念的固化,使體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淡薄,政治意識、育人意識和德育能力較弱,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相脫節,從而導致體育課程與專業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各自為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和“三全”育人理念與體系并不清晰。
2.2推進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
2.2.1厘清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側重點
厘清二者之間的側重點,并加以區分,預防專業課和通識課的“思政化”,更好地發揮“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兩方面的育人優勢。
2.2.2深入挖掘職業院校體育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運動項目中蘊含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家國情懷、體育精神、遵規守禮、超越創新等精神豐富的思政元素,需要體育教師不斷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這是新時期我國教育事業對體育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每位體育教師的職責所在和歷史使命。
2.2.3增強體育教師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
教師是推進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力軍,也是演奏好課程思政“大合唱”的關鍵所在,體育課程思政的建設始終要遵循學生成長發展的規律、思政育人的規律以及教育發展的時代規律,利用好課程教學“主渠道”,把課程思政內容落實落地落細。
綜上,從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健全人格,首在體育”的體育教育觀,到現在“體育強國夢”戰略發展藍圖的勾勒。職業院校體育教育在注重增強學生健康體魄的同時,要挖掘體育課程思政內容,使課程思政的內容能夠在體育教學中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培養具有體育精神的新一代青年人。此外,體育教師更要不斷提升課程思政育人和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